精密壓鑄零件需經(jīng)后處理工藝,才能滿足嚴苛的精度與性能要求。后處理工藝可分為表面優(yōu)化、精度修正、性能強化三大類,其中拋光與鍍膜作為核心表面處理技術,其操作方式直接影響零件精度。
常見后處理工藝覆蓋多維度需求:表面清理類通過噴砂去除鑄件表面氧化皮與毛刺,采用80-120目金剛砂可兼顧效率與表面平整度;化學脫脂工藝利用堿性溶液清除油污,避免后續(xù)處理層附著不良。精度修正類中,CNC精銑針對關鍵定位孔、密封面進行加工,精度可達±0.005mm;激光焊接則用于修復微小缺陷,熱影響區(qū)控制在0.1mm以內(nèi),減少精度損耗。性能強化類包括時效處理,通過120-180℃低溫保溫提升鋁合金強度,且?guī)缀醪桓淖兂叽纾烩g化處理在表面形成5-10μm氧化膜,增強耐蝕性的同時維持精度穩(wěn)定。
拋光工藝對精度的影響具有雙面性。機械拋光通過砂輪、拋光輪逐步細化表面粗糙度,從初始Ra3.2μm降至Ra0.2μm時,若壓力控制在0.1-0.3MPa、轉(zhuǎn)速800-1200r/min,零件尺寸誤差可控制在±0.01mm內(nèi);但過度拋光易導致邊緣倒角變大,尤其對薄壁件可能造成0.02-0.05mm的尺寸偏差。化學拋光借助酸性溶液溶解表面凸起,適用于復雜曲面零件,可保持原有輪廓精度,但需嚴格控制溫度(20-40℃)與時間(5-15min),否則易出現(xiàn)表面過腐蝕,降低尺寸精度。
鍍膜工藝的精度影響聚焦于膜層厚度與結(jié)合力。物理氣相沉積(PVD)如真空鍍膜,膜層厚度通常為1-5μm,采用離子轟擊輔助沉積技術,可使膜層均勻性誤差<5%,對零件尺寸精度影響非常小,適合齒輪、閥芯等零件;但膜層過厚(>10μm)可能導致配合間隙減小,需提前預留鍍膜余量。化學氣相沉積(CVD)膜層厚度可達10-20μm,雖能提升表面硬度,但高溫(600-1000℃)過程可能引發(fā)零件微小變形,對鋁合金零件需采用低溫CVD工藝,將變形量控制在0.003mm以內(nèi)。
綜上,精密壓鑄后處理需根據(jù)零件精度要求選擇工藝:高尺寸精度零件宜采用低損耗拋光參數(shù)與薄型PVD鍍膜;表面性能優(yōu)先的零件可適當放寬精度余量,平衡工藝效果與精度控制,實現(xiàn)零件功能與精度的協(xié)同達標。
